2 min read

自媒體平臺的商業邏輯

自媒體平臺的商業邏輯

自媒體平臺也是平臺,平臺需要內容來充實,平臺需要大號來提供數據,平臺有自己的算灋推薦。 掌握了平臺的用戶畫像,和推薦邏輯,就拿到了流量密碼; 熟知了平臺內容的稽核機制,便可以規避審查風險,提高帳號權重。

比如,清明節拍青團,祭祖先; 端午節拍粽子,誇屈原; 中秋節,拍月餅,兼談食品衛生安全; 五一/十一簽到旅遊景點; 除夕發紅包,闔家慶團圓。 這些都能獲得流量,因為商家需要這些流量造勢,自媒體平臺的內容要是真的好就去搞知識付費了,剩下的那些不够好的內容才打包賣流量。

網黑博主袁騰飛曾說節日無非三件事:買買買、吃吃吃、啪啪啪。 對此,我深以為然。(寫到這突然發現,這三件事正好對應“七宗罪”的貪婪、暴食、色欲。)

節日全靠商家投資活躍氣氛,自媒體平臺為氣氛提供關註和熱搜,普通用戶在普天同慶、國泰民安中緩解焦慮、愉悅身心,付費用戶用購買行為為商家助力,鼓勵其加大投資形成閉環。

其實上面的節日裏還是少了個元宵節,因為實在是想不到押韻的詞了就沒寫,但從商家的角度講,過節嘛,賣啥不是賣呢? 最滑稽的是,我嚴重懷疑青團這種食品是某家湯圓的供應商為了清庫存而想出來的主意。

但是,搏流量跟創作好內容有啥關係呢?